您的位置: 首页 >适老专区>工作动态>详细内容

一条臭水沟的消失—罗新沟黑臭水体整治纪实

来源:市住建局 2017-12-25 15:46 字体:【

     入冬后的常德,一天比一天冷。看着眼前日夜连轴运转火热施工的清淤、架桥、铺管现场,阮培珍心里升腾着暖意。

    清晨,她像往常一样,步行5分钟,从家里到店里,尽管施工多多少少影响了她经营的“佳丽干洗行”生意,但她表达出对店门前臭水沟改造的热烈拥护:“环境好了,人都精神”。她回忆,20多年前来到此地时,沟里还有鱼,随着废水、垃圾的汇入,沟里的水变黑了,散发异味,近几年更是臭不可闻,过往的人都掩鼻而过,特别是夏天,蚊子随手可抓一把,老鼠满屋窜。

    一条臭水沟带来的困扰,沿线走一遭,搜罗一箩筐。城市黑臭水体是老百姓反映强烈的水环境问题,不仅损害了城市人居环境,也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呼吁,呼吁,呼吁,老百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街道社区多次发声。“罗新沟”整治问题上了市政府常务会议,成为省政府重点项目,甚至录入国家黑臭水体监管平台。分管城建的副市长涂碧波多次前往罗新沟调研,现场办公;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黄金陵作为罗新沟重点整治项目包保负责人,与班子成员一道,全面强化领导力量和一线调度力度,实行全天候、全方位调度,每天必须对所有督查整改项目进行一次现场巡查或听取进度情况汇报,按照倒排时间表,把进度做实,确保所有分管领导、项目负责人时刻绷紧问责这根弦,整治期间,该局4个工作小组全面实行白班、夜班,“5+2”、“白+黑” 连轴转的“三改四化”模式,对项目始终保持每日现场调度,对工程进度慢、施工组织不力的及时下发函督办,对作风拖拉懈怠的由市纪委派驻局纪检组进行监督问责,以确保整改项目的强力推进。

                   (一)

    坐标定位罗新沟。武陵区东江街道,青年路南侧与道路并行,西起石长铁路铁路桥,东至东溪路,全长2258米,沿线分布高坪头、新安、新坪、浮桥、关天坪、白龙、新坡等7个社区,汇水面积7300多亩。

溯源黑臭的成因。罗新沟原为农村灌溉渠,随着城市化进程,基本农田逐步退耕,青年路两侧居民建房,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活污水就近排放,以及周边武陵工业园和东江工业园内部分污染企业的废水汇入,重金属超标,造就了“臭”名远扬的罗新沟。

    消除黑臭抓源头。2013年,武陵区实施“退二进三、腾笼换鸟”政策。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缩小第二产业,对城市繁华地段及附近重污染、能耗大、效益差的工业企业有重点、分层次、分区域、分时段进行搬迁、改造或关闭停产,发展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腾出空间,培育“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好“鸟”。当时,工业园内一批污染企业关停,一部分企业搬迁。与此同时,在罗新沟的西端建起“提升泵房”,截污水引入常德大道管网,再进江北污水处理厂。黑臭水体虽稍有缓解,却因道路管网未形成,周边居民生活用水自排以及淤积太深等原因难以根治。

    “消除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系统性强,工作涉及面广。”市城镇带动大会战指挥部海绵办工程组副组长吕智慧介绍,去年,国家颁布实施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水十条”明确,城市人民政府是整治城市黑臭水体的责任主体,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会同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等部委指导地方落实并提出目标,对城市消除黑臭水体定下时间表。2017年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2020年年底前,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全国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湖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转发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的通知》,我市开展了全市黑臭水体判定工作,已完成建成区内(含武陵区、常德经开区、鼎城区、柳叶湖区)黑臭水体的排查,公示了第一批黑臭水体治理名录,整治黑臭水体39.1公里,并明确责任人和达标期限。根据住建部、环保部要求和我市黑臭水体整治计划,今年必须消除的7条黑臭水体中,罗新沟就在之列。

(二)

    时针拨回到2个月前,经过半年的前期筹备,10月15日,罗新沟整治项目启动施工,业主单位市金禹水利投资有限公司正式进场。“淤泥深达两三米,在这里干活,就像鼻子下面挂着臭鞋,有种不能呼吸的痛。”施工人员戏称。

    时至12月初,管网基本铺设完毕,一体化处理设备进入调适阶段,工程进入尾声,金禹水投董事长刘润年颇有感慨:治理把握因地制宜的总体原则,不同的水文水质特征、治理目标、阶段,综合采用不同技术,与海绵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而罗新沟治理的施工环境前所未有的复杂,时间紧,任务重,七宗问题摆在施工人员面前,必须同时解决,这一场硬仗,打得漂亮!

    问题之一,地不在红线之内,征拆补偿千头万绪。对策为部门配合,全线作战,发扬“三改四化”精神,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实行24小时轮流三级督导,形成“市城市环境问题整改领导小组督导组——市住建局环保督查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的8个督导组——集团公司督导组”三级督导制。武陵区政府理顺征拆流程,提前介入,加强与街道、社区的对接协调,减少阻工现场发生,各相关部门开辟“绿色通道”特事特办。

     问题之二,施工环境复杂,上防高压线,下防坍塌。罗新沟与青年路平行,青年路一侧有6条10千伏高压线,沿线280根电线杆给施工带来极大的麻烦,吊车、挖掘机甩臂无法施展,机器只能下沟操作。沟紧挨民房,一旦开挖,有塌方的危险,施工人员从外地调集6至12米的钢板桩,加入支护工序,全线4000多米的钢板桩一根根植入,筑起施工安全防护栏。

    问题之三,生活排水不能停的干扰。附近居民生活用水日排量2500吨,为保证施工进度,不影响居民生活,采用泵不间断抽排、围堰分段施工的方式,这要求电力部门保驾护航保障供电,专门设立的排水班组5班轮流值守,每班30人分布在施工沿线。考虑暴雨期罗新沟的排水问题,埋设双排2米口径的排水管,由西向东排入罗湾机埠。

    问题之四是挖淤外运。为避免淤泥二次土壤污染,淤泥采取倒入砖渣等固化剂拌和方式进行脱水干化、减低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后外运至卸土场,并进行绿化覆盖措施。施工人员算了笔帐,二次转运淤泥达5万立方米,共计2500车,工程量之大可见一斑。

    问题之五,原本沿线74座便桥,一旦施工拆除,居民出行成难题。尤其是浮桥小学校门前的斜坡老桥,百名师生不能停课,校方与施工方交涉,只能周末赶工。拆桥、护桩、开挖、埋管、回填,48小时一气呵成,师生赞为“风暴速度”。

    问题之六,夜以继夜的施工扰民问题,疏导沟通不可少。机器不熄火,人员两班倒。施工方湖南广宇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郭汉冬每天穿梭在300余人的施工现场,除了因劳累导致血压骤升住院的三天时间,他没离开过工地,只为处理各种施工与居民突发状况。用他的话说,自开工就没停一天,刮风下雨都全副武装不下线。

    问题之七,便是一体化污水处理的设备的引进与使用,5家企业产品投标,经过严格的专家评审,山东泓泽公司的一体化设备中标,设计规模日处理量2500立方米,污水站分三级净化,出水达到综合排放一级A标准,排入马家吉河。

    站上罗湾机埠边的堤上,看到5台新置的一体化处理设备有序运行,市住建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伍和平如释重负,伴随罗新沟管网东接罗湾机埠,西接常德大道,罗新沟的黑臭历史一去不复返,今年我市消除黑臭水体任务全部如期完成。

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黄金陵夜间巡查罗新沟施工现场

罗新沟施工现场

罗新沟管网敷设施工现场

罗湾机埠污水处理一体化设施

 

罗湾机埠污水处理一体化设施夜间施工现场

罗新沟至罗湾机埠污水管夜间施工现场


完成管网敷设回填后的罗新沟现场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