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市住建局:赴常德取经海绵城市建设
本网讯 ( 李银安 郑思源供稿) 海绵城市怎样建? 3月16日,津市市住建局主要负责人带领班子成员、规划、设计、城建、质安、监理等部门共16人赴常德学习考察海绵城市建设经验。
学习考察人员一行先后参观了穿紫河治理、泰达润景园小区、滨湖公园以及部分道路改造项目,听取了常德市公用事业管理部门负责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及资本运作工作经验。近年来,常德市在城市生态排水、城市低影响开发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着手开展了城市雨型及降雨量、径流量控制、面源污染控制、初期雨水截流等相关实践工作,城市建设中将海绵城市的理念渗透在诸多环节细节,未进行大体量工程施工,只是在设计施工中有细微变化。
市住建局主要负责人强调,打造海绵城市,并不是推翻一切重来,而是与传统相结合,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调整,各职能部门要立足岗位,加强业务学习和具体工作对接,少走弯路,力争把我市建设成精美且具有推广复制性的县市级海绵城市。
相关链接: 所谓“海绵城市”,是指让城市像海绵一样,有降雨时就地或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的能力,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自然”迁移,尽可能实现水的自然循环与利用。这与传统城市建设模式相反,城市化进程中硬化路面大大增多,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今后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需要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2013年底,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出“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2014年底,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讲话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决定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今年2月,我市在全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遴选中综合排名第一。目前,我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正式启动,拟在三年内建成。
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城区道路
常德海绵城市建设实景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