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施工扬尘宣战,我们在路上——全市建筑施工扬尘防治工作纪实
“大门出入口,即将驶出的渣土车正在洗车平台上接受全方位冲洗,一台雾炮机不时喷出长长的白雾;隆起的土堆被安全网盖得严密;四周围墙上排列整齐的水管喷出水雾,形成了一道屏障……”这是记者近日在城区多个施工现场看到的场景。现场施工负责人表示,这些举措的实施基本杜绝了车辆带泥上路,彻底改变了以往施工现场尘土漫天的现象。
今年4月,自全市开展建筑施工扬尘污染治理工作专项行动以来,市城区建筑工地裸土覆盖面积达13万平方米以上,新装自动洗车机56台、移动雾炮机160多台,安装围墙喷淋系统20公里以上、塔吊喷淋系统130套等等,扬尘污染治理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对广大市民而言,最直观的呈现就是“道路更干净了,天空更蓝了,空气更清新了”。在这嬗变的背后,是市住建局强力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交出的满意答卷,也是建筑施工扬尘防治攻坚战的初战告捷。
“在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上,我们责无旁贷!”市住建局党委书记、局长黄金陵提出,抓好建筑施工扬尘防治,推进空气质量改善,不仅是城市的形象问题、更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必须痛下决心,出实招、求实效。
一场建筑施工扬尘治理攻坚战旋即打响。
市住建局挑选精兵强将组建了5个督查小组,对城区所有在建项目分组包干,逐一包保到人、责任到人,形成了人人有担子、个个有压力的责任体系。按照“围挡高标准、出口不带泥、工地无扬尘、裸土全覆盖、降尘设施全”的总体目标,分四个阶段开展了扬尘整治行动。
阻力无疑是巨大的,项目经理、开发老板们大多不理解、不支持,在宣传解说仍不奏效的情况下,市住建局顶住压力始终坚持一个政策一把尺子、一个标准一以贯之,坚决做到不整改不放过、不落实不放过,对整改不力、行动缓慢的项目,采取了停工、约谈、监察执法等方式严格追责。从4月份整治行动启动以来,累计对85个在建项目下发停工整改通知书,最高一天对71个在建项目进行停工整改,下发不良行为记录告知书30份,监察支队立案查处29起,建筑施工扬尘治理的各项工作强力推进。
治“顽疾”,须用猛药、放大招。在颁布实施《常德市建筑施工扬尘防治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市质安处在工作中对施工扬尘防治措施进行了详细明确和细化,既便于施工企业贯彻落实,也便于监督检查。于是在各工地上配备了专职保洁员、洗车池;围墙上竖起了喷雾头,雾炮机随时喷向移动扬尘;高空中有塔吊喷淋系统定时洒水,实现了对施工扬尘进行立体式的防治。同时,各施工项目部还成立了扬尘防治组织,将扬尘防治措施与质量安全措施同检查、同落实,施工扬尘得到全面防治。截止目前,各项措施平均落实率已达50%以上,城区绿色文明施工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为更加快捷高效的发现、处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督查组还开通了微信平台企业公众号,建立了质安巡查暨扬尘督查、施工企业、监理企业、质安联动等11个微信群,使工作沟通更快捷,处理问题更高效。督查组成员利用微信平台,及时将存在的问题发到工作群,既起到了留证公示的作用,也杜绝了问题项目拖沓扯皮的现象,工作效率得到了全面提升;同时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解决了人力不足的问题,聘请社会机构对在建工地进行全天候昼夜巡查,确保了工作质量和实效;对屡不整改的项目在市级媒体《常德晚报》上予以公开曝光,形成了扬尘治理的高压态势。
在消灭“存量问题”的同时严防“增量问题”。他们坚持从源头抓起,将扬尘治理措施落实作为工程开工条件审查的要件之一,定期组织“回头看”,对问题项目开展督查,查整改落实、查制度措施,建立健全扬尘治理的长效机制。始终对扬尘污染实行“零容忍”,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做到冒头就打,从严处罚,防止出现反弹,以实际行动保护好我们的碧水蓝天……。
正如该局负责人所言,施工扬尘防治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更需久久为功,打好持久战。所以,关于施工扬尘的巡查并没有丝毫松懈,为了常德的晴空碧水,我们永远在路上……。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