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

常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常德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对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第137号提案的回复

2021-04-29 15:40 来源:政策法规科
阅读次数:
字号:【

市政协文教卫体和文史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加强古建筑保护与传承的提案》已收悉,经研究,现回复如下:

古建筑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见证了人类社会的变迁史,其留下的每一处印记都反映独有的文化积淀。保护好古建筑是对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尊重,意义深远且责任重大。下面结合近年来开展的工作情况作以介绍和报告。

我局历来高度重视古建筑的保护工作,通过下发《关于开展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的通知》、建立历史建筑工作微信群等方式指导和督促各区县市开展相关工作。2020年3月,依据《湖南省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技术指南》(湘建规〔2018〕166号),由我局牵头组织对市本级(武陵区、鼎城区、柳叶湖、经开区)进行了全面普查和筛选,初步确定武陵大桥、德山枉水一桥、锁龙石等37处建筑基本符合历史建筑要求,经市司法合法性审查和市政府第63次常委会研究,我局再次组织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文旅广电体育局、市住保中心、市城建档案馆等单位就报送的历史建筑进行了现场踏勘和专题研究,结合保存价值、城市发需求、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最终确定14处上报市政府并已于4月初向社会公布。同时,我们还结合传统村落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利用,积极开展农村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全市现有中国传统村落3个(桃源县牛车河镇三红村、桃源县牛车河镇毛坪村;汉寿县丰家铺镇铁甲村)、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1个(津市市新洲镇)、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6个(津市市药山镇药山村;桃源县枫树维吾尔族回族乡维回新村、桃源县牛车河镇毛坪村、桃源县牛车河镇三红村、桃源县牛车河镇汤家溪村、桃源县牛车河镇殷家桥村),目前已经完成了挂牌以及保护发展规划的编制,正在展开对相关历史建筑的修缮、传统文化的发掘、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以及保护利用的宣传报道等工作。

在文物保护工作方面(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划分标准,在辛亥革命以前或具有重大历史文化研究价值的建筑类单位应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由市文旅广体局主管),2020年,市级文保单位石门天主教堂、津市雌雄井、桃源宋教仁故居得到市级财政拨付共计169万元用于修缮维护工程,省级文保单位津市古大同寺的安防工程、国家文保单位澧县多安桥的保护工程方案均已得到上级部门批复同意。8月份印刷出版了《常德文物大观》向社会普及了常德市现有各级文物的详细状况。11月份颁发了《常德市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同时根据文物现有状况建立了市级文保单位项目库。

贵单位指出的“保护意识不强、保护资金不够、保护人才缺乏”等问题和提出的“提高对古建筑保护传承认识、建立古建筑资源数据库、制定古建筑保护利用发展规划、加大古建筑保护利用投入、加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建议,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都很强,对于我们进一步抓好古建筑保护与利用等工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申请资金与技术力量支持,指导督促各区县市相关责任部门开展古建筑普查工作,建立全市古建筑资源数据库,编制保护规划和修缮方案,对存在险情的古建筑组织排险抢修,有效改善其保存状况,修缮过程中尽量保留其历史风貌。

二是对接文旅广体、自然资源、水利、交通等行业主管部门,对收集的古建筑数据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共同做好古建筑的档案管理工作,深入发掘古建筑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制定具体保护办法和措施,明确保护责任主体单位,压实维保责任。

三是充分发挥古建筑的文化旅游纽带作用。通过常德境内的相关古建筑文物点,开发传统建筑旅游项目和线路,让古建筑及相关的传统建筑资源成为传承常德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载体,成为广大游客和市民学习历史、感知文化、亲近自然的重要渠道。

四是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古建筑保护工作。指导各区县市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关政策,定期开展爱国主义系列主题历史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展示,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古建筑的保护利用工作,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的良好氛围。

五是充实基层古建筑保护专业技术力量。当前,基层从事古建筑保护的专业技术力量严重不足,我们一方面将积极向市委编办申请增加人员编制,一方面还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进一步提高一线保护工作者的业务水平。

专此回复。再次感谢各位委员对古建筑保护工作的关注与支持!




常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常德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2021年4月29日  



签 发 人:刘兴华                 联 系 人:刘胜伟

联系单位:市住建局(市人防办)   联系电话:1380738801 

归档时间:
已归档